第124章 辽土新气象

他没有获得任何赐福。没有延寿,没有重返青春,没有神兽相伴。

这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一个有用的、但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工具。

“工具……”洪承畴喃喃自语,嘴角掠过一丝苦涩的笑意。旋即,这丝苦涩又被绝对的理智和冰冷所取代。

无论如何,现状必须维持,而且必须做得更好。只有体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才能在这位仙师的棋盘上存活得更久。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投向窗外。

远处巨大的校场上,正是辽东新军操练的景象,吼声震天,尘土飞扬,却秩序井然,充满了昂扬的锐气。

经过数月的整合与锤炼,这支以原关宁军为骨架、大量融入新生力量、并由青曜军士作为教官和骨干的新军,已然脱胎换骨。

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光下闪烁着幽冷寒光的军械阵列。数以千计的士卒,人手一把制式“破棘弩”。这种弩箭结构精巧,威力巨大,射程远超传统强弓,且配有腰张装置,上弦速度更快。

此刻,士卒们正分成无数小队,进行着紧张的轮番射击训练。弩机括动的铿锵声、箭矢破空的尖啸声、命中远处铠甲的沉闷撞击声不绝于耳。

更令人震撼的是校场一侧那数十尊昂首向天的“震雷炮”。它们体型相较于红衣大炮更为轻便,炮身铭刻着简单的符文(用于增强结构稳定性和散热),黝黑的炮口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炮手们正在青曜军工匠的指导下,进行装填、瞄准、模拟击发的训练。 这些新式装备,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攻坚能力,也让士卒们的底气前所未有的充足。

更根本的变化在于人。得益于丰饶良种在辽西走廊的广泛播种,去岁秋收和新播的作物长势极其喜人,军粮供应空前充足。士卒们每日都能吃饱饭,甚至能见到荤腥。

那种因长期饥饿而导致的面黄肌瘦、士气低落早已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红润的脸庞,一个个精壮的身躯,以及操练时爆发出的惊人力量和耐力。

吃饱了饭,有了盼头,又手持利器,这支军队的魂,回来了。

操练之法也截然不同。以往明军强调的个人武艺和密集阵型,正在向更注重小队配合、火力层次、机动应变的方向转变。

士卒们以哨、队为单位,演练着如何利用破棘弩的射程优势进行压制射击,如何相互掩护装填,如何根据旗号鼓声快速变换阵型,以及步炮之间如何协同。

虽然演练中仍难免有混乱和错漏,但那种积极求战、渴望熟悉新装备、掌握新战法的热情,却是洪承畴多年统兵生涯中前所未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