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间,她走访了东西两市几处较大的瓦舍勾栏,观察流行的剧目、说书题材,留意百姓喜好;又“偶然”路过几家颇具规模的戏班、乐坊,留意其规模、行头及与权贵交往的蛛丝马迹。她看似随意闲逛,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见所闻与静思殿中的市场分析理论暗暗印证。
傍晚回到雅集轩,她屏退左右,意识沉入玲珑阁·静思殿。殿内时光缓流,她将日间信息快速梳理,京城文娱格局渐清晰:上层偏好雅乐、典故戏,内容保守;市民阶层喜爱侠义、传奇,但题材同质,表现手法陈旧;权贵与民间存在巨大审美鸿沟。而她的机会,正在于打破这种壁垒,创造一种雅俗共赏、既有新意又能承载“教化”功能的新形式。
她想到了面圣时提及的“星象主题幻戏”。此戏若能成,既可展示星槎所得星象知识之玄妙(符合皇家对“天命”的喜好),又可借宏大意象吸引眼球,更能为她后续动作铺垫。剧本构思需尽快完成。
正当她凝神推演时,镜影二通过联络手镯传来信息:已初步摸清京城几大戏班底细,其中“云韶班”班主热衷新奇,与某些权贵有隙,或可争取;“金谷园”背景最深,与几位皇子关系密切。同时,疤脸也通过隐秘渠道送来消息:锈镇选拔的“种子”艺人已分批潜入京城,部分已安顿下来,可随时调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景云岫心中渐有定计。她退出静思殿,铺纸研墨,开始起草文研处的第一份正式文书——《文研处职司暂行条陈》及《星象幻戏筹备纲要》。条陈中,她明确各处人员职责,设立“剧本创研”、“技艺革新”、“演务协调”等小组,引入类似现代项目制的管理方法,强调协作与效率。纲要则详细阐述了幻戏的创意、所需资源、预期效果,文中引经据典,数据支撑,既显专业,又极具说服力。她刻意在经费预算中,留出一些可商议的余地,以备上级审核时博弈。
文书草成,已是深夜。她并未立刻休息,而是取出一枚特制的香丸点燃。此香由百草园宁神草药配以微量“引梦花”花粉制成,气味清雅,有助安神,更能极微弱地影响他人潜意识,使人对她后续提议更容易产生好感。她需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新同僚。
次日,景云岫将条陈与纲要交与李秉章等人传阅。果不其然,李秉章对条陈中的新制提出质疑,周文远则对幻戏预算咋舌。景云岫早有准备,引述古籍中类似幻术记载,对比当下市面演出成本,逐一解释每一项开支的必要性,言谈间不经意透露此戏已得“上意”关注(实则模糊暗示),最终成功说服众人,方案得以通过。经此一事,李秉章态度明显谨慎了许多,周文远则更显恭顺。
接下来数日,文研处迅速运转起来。景云岫亲自主持幻戏创作,白天与书吏、工匠商讨剧本细节、道具制作,晚上则在静思殿内精修。她将星语者观测星空的虔诚、星槎航行的壮丽想象,编织成一个关于“追寻天道、惠泽苍生”的励志故事,弱化神秘色彩,强化积极寓意。技艺上,她巧妙运用皮影、机关、镜面反光、特制香料(制造星空氛围)等现有技术,结合现代舞台调度理念,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同时,她通过周文远,有意无意地放出文研处将有大动作、需招募合作戏班及特殊人才的风声。很快,“云韶班”班主主动递帖求见。景云岫亲自接见,展示部分设计图样,班主大为惊叹,当即表示愿全力配合。景云岫顺势提出需一些“身家清白、有奇技”的底层艺人辅助,班主心领神会,这正为“种子”成员提供了合法身份。
一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日午后,景云岫正在工坊指导工匠调试一座用于模拟星轨运行的简易机关模型,忽闻院外传来通报:“皇城司嬴大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