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年,青州鼎成!镇于东海之滨,海啸平息。
第九年,徐州鼎成!淮水安流……
……
每一尊鼎落成的消息传来,大禹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大地的脉动似乎更强劲了一分,天地间游离的混乱之炁也微弱了一丝。同时,他识海中那幅由九鼎方位构成的、越来越清晰的洛书河图总纲虚影,也愈发凝实、稳固,散发出磅礴的秩序之力。
这虚影如同一个巨大的磨盘,缓缓运转,无形地消磨着深埋于九州之下的那些“道之毒疮”的污秽力量。
当第九年寒冬,最后一支队伍——由伯益率领的梁州铸鼎队伍——成功翻越秦岭险隘,抵达雍州预定地眼的消息传来时,大禹正站在荆山(后称荆山,古九州核心区域之一)之巅。他俯瞰着脚下逐渐归于平缓的江河,以及洪水退去后显露出的、充满生机的广袤平原。
腰间玉圭,九个方位符号,此刻已全部亮起!如同九颗璀璨的星辰,在圭身上交相辉映!一股沛然莫御、涵盖八荒的宏大“秩序”感,通过玉圭传递而来,让大禹心神激荡。
小主,
九鼎已成!定鼎九州,重连天地之“道”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
“传令!”大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彼岸的激动,“九鼎归位,布——镇——道——大——阵!”
他解下玉圭,双手捧于胸前。识海中,那幅由九鼎方位构成的洛书河图总纲虚影光芒万丈!玉圭上的九星符号随之爆发出刺目的光芒,投射向九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九道无形的、唯有大禹能清晰感知的“秩序”光柱,跨越千山万水,精准地落向九州大地上那九尊早已铸就、静待召唤的青铜巨鼎!
“以九州为基!以九鼎为眼!引天地正炁——归流!”
大禹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荆山之巅,更通过那无形的联系,响彻在九州九鼎的上空!
轰!轰!轰!轰!……
九声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沉闷而宏大的轰鸣,在九州九个方位同时响起!如同九颗沉睡的心脏,被同时唤醒!
冀州龙门、兖州雷泽、青州海滨、徐州淮畔、扬州震泽、荆州云梦、豫州嵩原、梁州岷江、雍州岐山……九处地脉核心之地,九尊沉寂多年的青铜巨鼎,于同一瞬间,爆发出冲天的光芒!
青金色的光柱,粗壮如天柱,刺破云霄!光柱并非笔直,而是按照洛书河图所示的玄奥轨迹,在九天之上蜿蜒流转,彼此勾连!顷刻间,一张覆盖了整个九州大地的、由纯粹“秩序”之力构成的恢弘光网,在苍穹之上织就!
光网缓缓旋转,垂落下亿万道柔和而坚韧的光丝,如同春雨,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九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峦。
大地深处那些被污染的、淤塞的、扭曲的地脉之炁,在这张秩序光网的梳理、抚慰、镇压下,如同被阳光照透的阴霾,开始缓缓溶解、净化、归于平顺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