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秀玲要开裁缝铺

红绸布被掀开,一台崭新的缝纫机露了出来,漆皮亮得能照见人影,踏板和转盘都闪着光。

小主,

秀玲看着那台缝纫机,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这才明白,爹不是不肯借,是怕她觉得欠了人情,干脆直接给她买了送来。那份沉甸甸的心意,藏在沉默背后,比说出来的千言万语都要动人。

老马书记看着秀玲说:“机子给你送来了,往后好好干。别惦记着钱的事,你把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强。”

秀玲鼻子一酸,走上前,哽咽着说了句:“爹……我误会你了”

“哭啥,快,赶紧找个地方把机器安上,早开张早赚钱。”

秀玲抹了把眼泪,笑着点头。她在堂屋里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那里光线好,又方便照看院子里的动静。

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缝纫机抬进去,调平了,又给上了油。

安顿好缝纫机,秀玲想起该挂个招牌。她跑到村里的教书先生家,说明来意。

老先生是个热心人,一听是秀玲要开裁缝铺,当即找出一块平整的木板,研了墨,挥毫写下“裁缝铺”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墨香四溢。

秀玲捧着木牌回到家,找了根细麻绳,把它挂在了大门口。夕阳的余晖落在木牌上,三个黑亮的大字仿佛也带上了暖意。

就这么着,东院的裁缝铺就算正式开张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传遍了全村。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拿着布料上门了,是隔壁的王大嫂和他孙子,来给孙子做件小棉袄。

秀玲笑着应下来,她坐在缝纫机前,脚轻轻一踩,“哒哒哒”的声音就响了起来,线轴飞速转动,布料在她手下听话地游走,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衣袖就初具雏形。

王大嫂在一旁看着,不住地夸:“啧啧,还是秀玲你手巧,这机器用得真溜。有你这铺子在,以后咱们村缝缝补补可方便了。”

秀玲听着这话,心里甜滋滋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缝纫机“哒哒”的声音像是一首轻快的歌,驱散了往日的空落。

日子一天天过去,秀玲的裁缝铺越来越热闹。

张家的姑娘要做件新旗袍,李家的媳妇想把旧棉袄改改款式,就连邻村的人都听说了,特意跑来找她做衣裳。

她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累,可心里却充实得很。

月光洒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枝桠影影绰绰。门口的“裁缝铺”木牌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院里的热闹与温馨。

秀玲知道,爹送她的不只是一台缝纫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与支持,让她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而这份幸福,就藏在“哒哒”的缝纫机声里,藏在街坊邻里的笑容里,藏在每个充实而温暖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