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主家多是请村里相熟的老师傅或者亲戚邻居来帮忙掌勺。
如今,平安一举夺魁,成了全县公认的“名厨”“大师傅”!这下可不得了,找他预定操办流水席的人家简直络绎不绝,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几乎要排着号才能请到他。
这不仅仅是丰厚的收入来源,更是将他的名声和“平安饭店”的口碑,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到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平安变得更忙了,常常天不亮就得出门买菜,秀玲虽然也累,但看着平安重新焕发的神采和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脸上整日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再多的辛苦也觉得值得。
家庭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变化。
赵磊和李兰主动上门道喜,帮忙的次数明显增多,言语间多了几分真诚的佩服和不易察觉的歉意。
赵保安之前从不踏进他家半步,自从平安上了电视,他也隔三差五的往这跑。
还有一些平安和秀玲都不认识的“亲戚”登门,说是在电视上看到平安了,自己的“亲戚”出息了,都要过来认认这个“亲戚”。
赵老太看着平安的现状,心情复杂。有骄傲也有愧疚。遇到街坊邻居夸平安有本事,她也总是尴尬的笑笑。
平安饭店墙上那块“诚信经营示范户”的牌匾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在灯下熠熠生辉,它的旁边,端端正正地挂着那张崭新的、无比醒目的“地方特色厨艺大赛一等奖”奖状,像是向来往的每一位顾客无声地讲述着这饭店背后的故事。
平安心里比谁都清楚,是李书记在他人生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及时递来了一根珍贵的火柴,为他点亮了希望的星火。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平安经过这次比赛,人是出名了,饭店生意和流水席的邀约也红火得不得了,但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糟心事,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他和秀玲应接不暇,甚至比过去清苦时更添了几分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