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嫂,你们今天用了多少洗洁精?我们这边感觉比昨天省了点。”
“李师傅,这抹布这么补一下,还能用段时间呢!”
一种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的氛围悄然形成。一个月下来,不仅没有超出定额,反而还略有结余。
月底对账的时候,大家看着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和节省下来的用品,都忍不住笑了,心里对秀玲更是佩服。
秀玲趁热打铁,用结余的钱,买了几斤水果,给大家分了分,算是小小的奖励。东西不多,却让每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觉得自己的节约有了价值,这个集体更有归属感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后勤主管耳朵里。主管在员工大会上特意表扬了秀玲和她带领的保洁小组,称赞他们不仅活儿干得好,还能主动为单位节约成本,团结同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秀玲被叫到台上,面对众人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只会反复说:“没啥,没啥,都是大家一起想的办法……”
但台下,南厅的李嫂和北厅的老李头,都带头用力地鼓掌,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敬意。
下班回家,秀玲把这事当趣事讲给平安听。
平安看着秀玲虽然疲惫却闪烁着光彩的眼睛,憨厚地笑了,给她夹了一筷子菜:“我早就说过,你到哪儿都能把事办好。”
正说着,杜安泰和马桂兰提着刚摘的新鲜蔬菜来了,听说这事后,也都为秀玲高兴。
马桂兰拉着秀玲的手说:“秀玲,你就是有这个能耐,能把人心拢到一块儿。”
杜安泰也点头:“是啊,秀玲办事,我们放心。”
听着家人的夸赞,看着窗外自家小院里生机勃勃的菜畦,秀玲心里充满了平静的满足。
她没想过要当什么榜样,也没追求什么荣耀,她只是觉得,无论在哪儿,做什么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尽力把事情做好,能帮到人,能让周围变得好一点,这日子,就过得值,过得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