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父也凑在旁边,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想伸手摸摸又怕手糙,局促地搓着手。
秦大伟和嫂子也围过来看孩子,嘴里说着吉祥话。
棒梗和小当见到这么多陌生又热情的亲戚,有些害羞,躲在奶奶身后,又被宁婉(贾张氏)拉出来叫人。
屋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大人说话声,孩子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和拥挤,却也充满了亲情特有的温暖。
宁婉(贾张氏)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心里也颇为感触。原主记忆里,对秦淮茹这农村娘家并不算太亲近,甚至有些瞧不上。但她来了之后,知道维系好亲家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注重宗亲的年代。
她招呼着秦家人吃糖喝水,又让贾东旭陪着秦父和秦大伟说话,自己则和秦母、秦嫂子聊着育儿经和家长里短。
中午,宁婉(贾张氏)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治了一桌还算丰盛的饭菜。
有从副食店买来的熟食,有秦家带来的腊肉炒的菜,有炖得烂熟的母鸡汤,还有几个清爽的素菜。虽然比不上大饭店,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极体面的待客宴席了。
席间,两家人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主要是男人们喝点散装白酒),气氛融洽。
秦父秦母对贾家感激不尽,尤其是感谢亲家母对女儿和外孙们的照顾,话里话外都是满意。宁婉(贾张氏)也客气地回应,夸赞秦小伟勤快懂事,帮了大忙。
这顿满月酒,吃得是宾主尽欢。
送走心满意足的秦家人,宁婉(贾张氏)和秦淮茹在院里大妈的协助下收拾好,就去睡觉了,这一天,累呀。
第二天是休息日,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里,暖洋洋的。贾东旭和秦淮茹把小瑞雪哄睡安顿好,便凑到炕沿边,开始仔细清点昨天收到的满月贺礼。
东西不多,都堆在炕梢的一个旧木箱子上,但每一样都代表着一份情意。
宁婉(贾张氏)坐在一旁,手里纳着鞋底,看着小两口兴致勃勃地盘点,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东旭,你看,一大爷家给扯了这么一块蓝布,厚实着呢!正好能给瑞雪做件小棉袄。”秦淮茹拿起一块崭新的棉布,在身上比划着,眼里满是欢喜。
易中海出手不算阔绰,但这份礼很实在。
贾东旭拿起一个用红纸包着的小盒子,打开一看,是两双织得密密实实的小袜子,颜色鲜亮。
“这是后院聋老太太让一大妈捎来的,老太太眼神不好,还能织这么细的活儿,真不容易。”
他语气里带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