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苏晚感知到歌声里的思念

张老爷子从木盒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邻市的老街区:“这是1948年的邻市地图,仁心医院就在和平街,旁边还有一家老邮局,孟丫头当年寄信应该就是寄到这里。你们去的时候,可以顺便去邮局查查旧信件记录,说不定能找到被退回的信。”

陈砚把地图折好放进背包,对苏晚说:“我们今天就去邻市!林晓说医院的档案室还保留着当年的病历和员工记录,只要能找到沈嘉树的线索,就能让孟晓棠的故事更完整,也能让孟晓峰更了解姐姐这些年的等待。”

苏晚点头,将收音机放进一个布套里:“我们带上它,说不定到了仁心医院,它能感知到沈嘉树的灵脉波动,帮我们找到更多东西。”她又从花架上剪下几枝晚香花,放在布套里,“这是孟晓棠喜欢的花,带着它,就像带着她一起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骑着电动车往邻市赶,路上,苏晚的感知一直没离开收音机。路过老城区的桂树时,歌声突然变得响亮,像是孟晓棠在和老宅院告别;到了邻市边界,歌声里混进一阵火车鸣笛声,感知里的画面切换到1948年的火车站:沈嘉树提着行李箱站在月台上,回头望着老城区的方向,手里攥着写给孟晓棠的地址,却没勇气寄出去。

“他不是不想寄。”苏晚轻声说,指尖的淡白光拂过收音机,“他怕自己回不来,怕孟晓棠跟着他受苦,所以故意没说具体地址。感知里他到了邻市后,每天都去邮局,想看看有没有孟晓棠的信,可一直没等到。”

陈砚放慢车速,指着前方的路牌:“前面就是和平街了!仁心医院应该就在前面。”他掏出手机给林晓发定位,“让她帮忙联系医院的档案室,方便我们查资料。”

到了仁心医院,老建筑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风格,门口的石碑上刻着“1925年建院”。档案室的王主任已经在门口等他们,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你们要找的沈嘉树医生,当年是我们医院的灵脉科主任,医术很高明,可惜1950年之后就辞职了,没人知道去向。”

苏晚抱着收音机走进档案室,刚靠近存放旧病历的柜子,歌声突然变得急促,感知里孟晓棠的情绪变得激动——她“看”到沈嘉树坐在办公桌前,正在写一封给孟晓棠的信,信纸上还放着一张医院的照片,“他在这里写过信!”苏晚指着一个标着“1949”的档案柜,“信应该在里面!”

陈砚和王主任赶紧打开柜子,在一堆病历里翻找,果然找到一个泛黄的信封,上面写着“致孟晓棠,仁心医院沈寄”,却没有邮票,显然没寄出去。“是他的字迹!”陈砚激动地拆开信封,里面的信纸已经脆了,上面写着:“晓棠,邻市近日黑雾渐浓,我需留下对抗,恐难归。若你见此信,可寻孟父相助,他知灵脉破解之法……”

苏晚的感知里,孟晓棠的身影突然对着信纸鞠躬,然后渐渐变得透明,像是终于解开了所有心结。收音机的歌声慢慢减弱,最后停在了“天涯共此时”那句,喇叭里飘出一片干枯的桂花瓣,正是老宅院桂树上的品种。

“她消散了。”苏晚的心里既释然又空落落的,“知道沈嘉树不是故意不回来,也知道弟弟要回来,她终于能安心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