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苏晚感知到歌声里的思念

王主任看着这一幕,惊讶得说不出话:“我在这里工作三十年,第一次见这种事……这台收音机,真是个有故事的物件。”

陈砚小心地将信和桂花瓣收好,对王主任说:“谢谢你们保存这些资料,等孟晓峰来了,我们会带他来看看,让他知道姐姐和姐夫当年的故事。”

离开医院时,已是下午。两人骑着电动车往老城区赶,路上,苏晚突然说:“我们去邮局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孟晓棠寄给孟晓峰的信。”

邻市的老邮局还在,里面的木质柜台泛着岁月的光泽。工作人员听说他们在找几十年前的退信,便带他们去了地下室的档案库。在一堆标着“1949-1955”的退信里,苏晚很快找到了孟晓棠的信——信封上的字迹娟秀,地址是孟晓峰当年在美国的寄宿家庭,邮票已经泛黄,上面盖着“查无此人”的戳记。

“找到了!”苏晚拿起一封信,感知里孟晓棠的情绪变得温柔,“她在信里写了老宅院的桂花开了,写了戏院的演出,还写了她帮沈嘉树整理灵脉资料的事,就是没提自己有多辛苦。”

陈砚掏出手机拍照,打算发给孟晓峰:“这些信对他来说,比任何礼物都珍贵。等他来了,我们把信、照片、还有这台收音机一起交给她,让他知道姐姐这些年一直惦记着他。”

夕阳西下时,两人终于回到老城区。晚香花坊的双生栀子已经绽放,香气弥漫在巷子里。苏晚将收音机放在石桌上,虽然歌声停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里面残留的温暖——那是孟晓棠的思念,是沈嘉树的牵挂,也是老城区灵脉里最柔软的部分。

“林晓说孟晓峰想把收音机捐给灵脉博物馆。”陈砚坐在石凳上,喝了一口凉豆浆,“我觉得很好,这样更多人能知道他们的故事,知道老城区还有这么多温暖的执念。”

苏晚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收音机:“不管放在哪里,她的思念都会一直在。”她抬头看向巷口,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有人站在那里,轻轻挥着手,“你看,她在和我们告别呢。”

陈砚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巷口空荡荡的,却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灵脉波动,像一阵风拂过脸颊。他掏出笔记本,在“孟晓棠与沈嘉树”的专题下写下最后一句:“执念不是枷锁,是跨越岁月的思念,是藏在歌声里的等待,是老城区永远的温暖。”

而此时的城西工厂,鬼面正看着监控里的晚香花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双主角不仅没被组织的行动牵制,还帮孟晓棠完成了所有心愿,甚至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一群废物!”他对着对讲机怒吼,“通知下去,加快灵脉容器的填充速度,下周必须启动七星锁魂柱,不能再让他们传递这种虚假的温暖!”

监控画面的角落,陈玥的残影正站在工厂的原料库旁,手里拿着一张画着“容器弱点”的草图,对着镜头轻轻挥手——像是在提醒陈砚和苏晚,容器的弱点在底部的灵脉接口,用双生栀子汁液就能暂时停止填充,也像是在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守护这些温暖的思念,就一定能找到对抗噬魂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