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尽,岁序更新。凛冽的寒风似乎也带上了一丝辞旧迎新的急切,吹过涿县的大街小巷,却不再带来绝望的寒意,反而卷起了零星喜庆的红色——那是家家户户开始张贴的桃符以及县衙派人发放的、写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等吉语的简易春帖。
刘备到任虽时日尚短,但其一系列举措——清剿匪患、补发欠饷、厚赏士卒、救助孤贫——已如暖流般迅速融化了前任留下的坚冰,让这座饱经创伤的小城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希望。市集上的人流明显增多,虽然物资依旧不算丰裕,但人们脸上已少了往日的愁苦麻木,多了几分忙碌的年节气息和对于未来的期盼。
那些因前任县令征调而战死、伤残的县兵家属;那些在黄巾之乱中失去顶梁柱、陷入困顿的家庭;那些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甚至无钱无粮度过年关的赤贫之家……
刘备派出手下亲兵,并未大张旗鼓,由简雍的心腹小吏带领,带着精心准备的年货——或是一袋粟米,或是一小块腊肉,或是一匹粗布,外加少许救急的铜钱——按照简雍统计的名单,悄无声息地送入一户户人家。
没有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只有温和的问候与叮嘱:“刘县令知晓尔等艰难,特命送来些许年货,望能略解困厄,过个好年。”
“刘县令说了,开春后县里要兴修水利,招募青壮,到时便有活路了。”
“孩子若想识字,开春后或可来县衙旁听,刘县令欲设蒙学。”
这些话语,伴随着实实在在的粮食和钱帛,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无数颗冰冷绝望的心。
腊月廿八,县衙正式“休吏”。除了必要的值守人员,所有胥吏差役皆放假归家,与亲人团聚。刘备又亲自给每人发了一份额外的年赏,并再三叮嘱值守人员务必尽心,确保节日平安。县衙内外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门楣上贴上了崭新的桃符,焕然一新。
民间更是忙碌。“岁终大祭”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清扫庭户,涤荡器皿,准备祭品。虽然大多人家用不起太牢三牲,但也会尽力备齐黍、稷、羊、豕、鸡等物,或至少以面食果蔬代替,虔诚地祭祀祖先和各方神灵,感谢一年的庇佑,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家宅平安。
除夕之日,天色未明,县衙内已庄严肃穆。刘备身着官服,率领留守的关羽、张飞、简雍及一众值守官吏,于正堂举行隆重的“驱傩”和祭祀仪式。击鼓鸣钟,焚香祷告,祭祀天地神灵、汉室先帝,祈求国泰民安、本县祥和。仪式庄重而古朴,充满了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
仪式过后,刘备端坐正堂,接受县衙属吏及城中父老乡绅的贺岁。众人皆言“新岁吉祥”、“使君安康”,气氛融洽热烈。刘备亦含笑回应,并再次当众颁布安民告示,强调节日期间防火防盗,重申朝廷德政,并鼓励百姓来年春耕努力,县衙必当提供力所能及之助。
这一日,刘备亦难得地清闲了些许。他在关羽张飞的陪同下,轻车简从,巡视县城。但见坊巷之间,儿童嬉戏,爆竹声声,虽无后世烟花之绚烂,却别有一番热闹生气。家家户户门上贴着红色桃符或吉祥语句,崭新的门神画像怒目圆睁,守护着家宅平安。
偶尔遇到出门购置最后年货或相互道贺的百姓,见到刘备车驾,无不恭敬避让,继而发自内心地躬身行礼,道一声“刘县令新年好”。刘备亦频频颔首回礼,甚至停下与几位老者闲话几句家常,询问年货可备齐,冬日取暖可有困难,其平易近人之态,令观者倍感亲切。
行至市口,恰逢民间百戏杂耍班子在空地上表演,吐火、角抵、寻橦、幻术,虽粗陋,却也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笑声不断。刘备驻足观看片刻,命人赏了那杂耍班子一些钱帛,引得班主与观众纷纷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