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到达

晨光刚漫过皇城角楼,朱雀门外的青石路上已停着两辆乌篷马车。吴晴依旧一身白衣,只不过多了一个外罩银灰镶边的外袍,极少离手的折扇被放在轮椅的一侧,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手上的玉戒,前天刚从杨公公那领取了圣旨,今日一早便和萍郡主一起远赴西蛮军营,代陛下慰问戍边将士。他的身后依旧是站着冷弃和巧珍。而陈瑞林则在准备着马车。这次吴晴还带了朱凯,京畿处监察科里,他还算机灵,毕竟陈瑞林更类似于吴晴的贴身秘书,带上朱凯也能帮陈瑞林分担分担,更何况吴晴就算去西蛮边关,也要及时了解监察科的公务。

“小吴大人久等了。”清脆女声从宫道尽头传来,萍郡主身着茜色宫装,裙摆绣着暗纹云鹤,外披一件猩红斗篷,衬得她本就明艳的面容更添几分英气。她身后跟着的依旧是那个叫珊珊的宫女。她挎着着食盒跟在郡主的身后。

吴晴拱手施礼,目光掠过郡主鬓边的珍珠步摇:“郡主不必多礼,车马已备好,咱们随时可以出发。”

徐萍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珊珊,后者连忙拿着食盒走了过来。

萍郡主颔首,轻声道:“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吃过早饭,特地带给你们的。里面还有巧珍喜欢吃的蜜饯。”

巧珍连忙笑嘻嘻的接过食盒。

这时朱凯来报,慰问的物资和药品等都已经清点完毕。

这次去西蛮,陛下安排了两百禁军,作为随行护卫,由吴晴负责指挥,京畿处行动科也安排了二十好手跟着。而路过的州府,皆由当地守军负责安保工作。

毕竟在皇城内,萍郡主也不好过多和吴晴他们寒暄。只好在珊珊的搀扶下,上了自己的马车。

她撩开车帘坐下,见吴晴还在车外核对随行物资,便笑着招呼:“小吴大人快上车吧,再耽搁,今日可就走不远了。”

吴晴应了声,最后让朱凯检查了一遍护卫的兵器,和随行人员的准备情况,这才登上前一辆马车。车夫扬鞭轻喝,两匹枣红马踏着晨光前行,车轮碾过青石路,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车窗外,皇城的朱墙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郊外的农田与荒坡,风里夹杂着泥土与枯草的气息。

萍郡主掀开车帘一角,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黛色的山峦像凝固的浪,一重叠着一重,往天边铺成望不见头的屏障。风裹着崖间的寒气扑在脸上时,忽然想到西蛮的边关,那里的山该更冷硬吧,将士们的铠甲早被霜雪浸透,握着长枪的手冻得发红,却仍把目光钉在更遥远的狼烟升起处。

暮色漫上来,山影渐渐沉暗,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山间的雾太浓,还是戍楼上飘起的炊烟,正裹着他们未说出口的乡愁,散在同样连绵的风里。

萍郡主放下车帘,指尖划过食盒上的缠枝纹,心里默默盘算着抵达军营后的事宜,要先向将领传达陛下的慰问,再去伤兵营看望受伤的兵士,还要把带来的物资一一分发到位。她虽然久居北国,却也知晓戍边不易,此番西行,只求能让将士们感受到一点来自京城的暖意。尤其是,那里是自己父亲最后战斗的地方,也是他长眠的地方。

马车继续西行,阳光渐渐升高,把路面晒得暖洋洋的。吴晴坐在前一辆马车上,翻看着手边的西蛮军营布防图,时不时与陈瑞林询问路况。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远方草原的辽阔气息,他抬头望向天际,心里暗忖:此行真的是慰问这么简单吗?

从京城出发时,霜降刚过,护城河边的柳叶还沾着零星金黄。车马出永定门,起初是平整的官道,两侧的村落里,农人正忙着收最后一茬白菜,田埂上堆着饱满的谷垛,连风里都裹着粮食的温香。白日里车辙碾过青石板,清脆的声响能传出去老远,傍晚投宿驿站,还能喝到用新米熬的粥,就着酱菜,暖得人浑身舒坦。

行至半月后,画风渐改。官道变成了土路,车轮碾过,扬起的尘土沾得车帘发灰。两侧的树木从高大的杨柳变成了低矮的灌木,村落也愈发稀疏,偶尔遇到赶路的商队,骆驼身上驮着的货物裹得严严实实,商人们脸上满是风霜,说再往西走,就得备着御寒的毡子了。夜里的温度降得厉害,驿站的炕得提前烧半个时辰才暖,喝的粥也从新米换成了耐存的粟米,就着的酱菜里,也多了些辛辣的胡椒,说是能驱寒。

一个月后,路愈发难走。土路上开始出现碎石,车轮偶尔会卡在石缝里,得靠车夫和随从合力才能推出。风也变了性子,不再是京城的温软,而是带着股子硬劲儿,刮在脸上像细沙打,车帘得紧紧拴着,不然能被掀飞。沿途的景象只剩连绵的黄土坡,坡上的草枯得发脆,风一吹就簌簌作响,偶尔能看到几只飞鸟,翅膀一振就消失在灰蒙蒙的天边。白日里太阳虽还挂在天上,却没了暖意,照在身上像隔了层薄纱,到了傍晚,更是冷得人缩脖子,得把带来的棉袄早早裹上。

快到一个半月时,离西蛮越来越近,寒意已然刺骨。夜里宿在边境的小驿,炕烧得再旺,也抵不住从门缝里钻进来的冷风,冷弃半夜起来添炭,发现水壶里的水都结了层薄冰。第二天出发,天刚蒙蒙亮,远处的山梁上已积了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层碎盐。车马碾过结了霜的土路,车轮下发出“咯吱”的轻响,风裹着戈壁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雪粒子的凉意,这是入冬的前兆。再往前望,隐约能看到西蛮边关的土黄色城墙,在灰蒙蒙的天色里,像一道沉默的屏障,等着这趟跨越千里的行程,终于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