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失败率,即因严重排异反应或不可控突变导致淘汰或死亡的案例,低于千分之零点三。

该技术路径已被证明稳定可靠,达到甚至略超预期指标。”

基石智能的声音平稳地叙述着一项生物学上的巨大成功。

“但,关于‘脑神经生物芯片’植入及‘思维疆域’拓展项目:情况复杂。”

基石智能的语调似乎发生了极其微妙的改变,更倾向于精细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超过百分之九十二点七的受试者,能够良好适应芯片提供的‘现实增强’功能,如视觉信息叠加、数据流辅助阅读、复杂系统状态监控,以及‘轻度数据扩展’带来的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

经过系统化、高强度的训练,他们能够熟练驾驭单个前哨基地级别的数据模拟环境,进行设备维护、科学实验分析以及常规的智能辅助单元操控。

其表现完全满足,甚至优于‘母星计划’对于高级基地操作人员、科研专家及行政管理者的既定要求。”

一个短暂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停顿,仿佛智能正在调取和加载更为关键、也更令人失望的核心数据。

“然而,”

基石智能继续道,声音中的“数据感”更强了,

“在所有受试者中,能够将‘思维疆域’成功拓展至足以独立、高效、且安全地处理‘利剑’级单兵作战平台所要求的、海量底层数据流及高并发战斗指令层级的个体,目前有且仅有一例:前哨-7基地,赢昱少尉。”

星图上,代表前哨-7的那个光点,被一个极其微小的、象征着“利剑协议兼容者”的淡蓝色光环所标注。

在那上万个白色、黄色(代表有人基地)的光点中,这个淡蓝色光环孤独地闪烁着,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脆弱。

“进一步的多维度分析显示,”

“阻碍绝大多数优秀受试者突破‘利剑协议’所需临界点的关键因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水平不足、知识储备欠缺或意志力不够坚定。

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与个体先天神经结构特异性、意识共鸣模式、乃至某种尚未被完全理解的量子层面信息处理能力相关的‘生物兼容性’瓶颈。”

“简而言之,他们的大脑神经网络,无法像赢昱少尉那样,与生物芯片进行近乎完美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足以直接吞吐、解析‘利剑’战机那如同星河瀑布般汹涌的原始数据流的信息通道。

他们仍然需要高度依赖‘基石’辅助智能提供的算力支持,进行底层数据的过滤、清洗、逻辑优化,并在关键时刻提供危机决策支持方案。

他们无法实现赢昱少尉所展现出的、近乎本能的、将自身意识与机械造物融为一体的‘人机合一’式绝对掌控。

那种在电光石火间,超越预设算法极限,依靠直觉和某种‘战斗天赋’做出的微妙反应,是当前技术框架下无法通过训练复制的。”

李擎风静静地“听”着,对这个结果,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感到意外。

这数年来,无数的实验数据、进展报告,早已一次次地暗示了这个最终结论。

甚至,就连他本人——这位站在“母星计划”顶端,拥有最高权限,意志力与智慧都堪称顶尖的男人,在早期自愿作为最高级别的受试者,尝试接触“利剑”协议的简化模拟版本时,也未能真正突破那层看似薄脆、实则坚不可摧的“神经疆域”壁垒。

小主,

他能以远超常人的效率处理海量信息,能洞察整个太阳系尺度的战略态势,能做出影响文明走向的宏大概括,但若要像赢昱那样,将自我的意识彻底沉入一架超级兵器的每一个传感器读数、每一股引擎能量流的脉动、每一个机械关节的微观应力反馈之中,并在一瞬间做出连“基石”智能都需耗时计算才能得出、甚至可能无法得出的、超越逻辑的微妙反应与决断,他做不到。

能诞生一个赢昱,已经是人类基因库无穷可能性与命运女神偶然眷顾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奇迹。

但这样的结果,与他最初构想的、打造一支足以在广袤星海中守护文明火种、应对任何未知挑战的“传承者”精英舰队的宏伟蓝图,相距何止光年。

理想是星辰大海,现实却似乎被禁锢在了生物学的基础限制里。

“也就是说,”

李擎风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但其中蕴含的重量,足以压垮寻常人的精神,他像是在亲自确认一个早已心知肚明、却不得不再次面对的痛苦事实,

“我们倾尽资源,能够批量生产出优秀的‘基地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甚至是意志坚定的‘星球开拓者’。

他们能管理好我们的前哨,能操作复杂的系统,能在外星球建立家园。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法成为真正的‘星空骑士’,无法独立驾驭‘利剑’这样的、为我们最危险的假想敌而准备的终极个体作战平台。

在面对那些需要超越智能算法极限的、极端复杂、高度不确定或完全未知的威胁时,他们个人能力的上限,决定了他们仍然需要‘基石’这根强大的‘拐杖’。”

“总结准确。”

基石智能冷静地回应,

“赢昱少尉的存在,是个体意识与尖端单兵兵器实现深度、自主融合的理论可行性之唯一实证。

但其实现路径,目前看来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和偶然性,普适化推广方案,基于现有技术模型,成功率无限趋近于零。

若强行对不兼容者推行现有‘利剑协议’,导致神经超载、意识崩溃或机体失控的风险极高,资源浪费率将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虚拟的星图在李擎风“眼前”无声地缓缓旋转,那上万个白色、黄色的光点,是人类文明向外扩张的野心与足迹,是投入了巨量资源的实体存在。而其中那寥寥数十个有人基地的光点,以及其中唯一一个亮起代表“利剑协议适配者”的微弱蓝色光环(前哨-7),则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眼地凸显着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看似狭窄、实则万丈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