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轮到林薇薇演讲。她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微笑着向台下鞠躬,然后打开PPT,开始分享:“大家好,我是林薇薇,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校园经济领域的实践经历。首先,我想从一个问题开始——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三年前,我带着这个问题做了一次校园调研,发现……”
随着演讲的推进,林薇薇渐渐进入状态。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项目背后的故事——讲创业时因为资金不足,怎么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拜访高校书店;讲做直播电商时,怎么熬夜修改方案,只为满足高校对内容合规的要求;讲孵化创业项目时,怎么帮助学生解决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难题。
台下的听众听得格外专注,不少人拿出笔记本记录,还有人用手机拍下PPT上的数据和案例。当林薇薇讲到“校园创业园区”帮助学生创业者实现梦想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当她展示“校企合作三方共赢”的成果数据时,前排的专家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演讲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一位来自外地企业的代表举手提问:“林经理,您在分享中提到,和高校合作时会遇到流程繁琐的问题,请问您是怎么说服高校快速推进合作的?”
林薇薇坦诚地回答:“其实关键是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高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企业最关心的是项目的落地和价值。我们在合作前会做充分的沟通,明确合作能为学生带来哪些实践机会、为高校带来哪些教育资源,让高校看到合作的长远价值,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商业利益。比如我们和A大的合作,最初对方也有顾虑,但当我们提出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和就业机会时,对方很快就同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位高校老师问:“现在很多企业都想进入校园市场,但缺乏对学生需求的理解,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深入校园,贴近学生’,”林薇薇笑着回答,“不要坐在办公室里做决策,要多去校园里走一走,和学生聊一聊,甚至可以让团队里的年轻人参与到需求调研和项目设计中。我们团队里有很多刚毕业的应届生,他们更懂学生的想法,很多好的创意都是他们提出来的。比如我们的‘校园文创专场’直播,就是应届生小杨建议的,结果单场销售额突破了50万,远超我们的预期。”
互动环节持续了40分钟,直到主持人提醒时间,还有听众意犹未尽。走下讲台时,林薇薇看到陆承宇在台下向她挥手,眼里满是骄傲。不少行业前辈主动过来和她交换名片,还有几家企业和高校提出了合作意向。论坛组委会的负责人握着她的手说:“林经理,您的分享太精彩了!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深度思考,很多听众都反馈说收获很大。我们希望明年还能邀请您来分享最新的实践成果。”
当天晚上,林薇薇收到了很多朋友和同事的祝福消息。团队成员们在工作群里发了满屏的“林姐太棒了”“为你骄傲”,还有学生创业者小张发来消息:“林姐,我今天看了论坛的线上直播,您提到我们项目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我一定会好好做项目,不辜负您的支持。”
林薇薇靠在陆承宇怀里,看着手机里的消息,心里满是温暖和成就感。她知道,这次论坛分享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校园经济领域的一次推广。未来,她还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做更多有价值的事,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也为校园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