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山巅的孤高之风

江湖武林榜 JosieYang 2187 字 4天前

御灵师兄是岐玄子座下的大弟子,性情冲淡平和,痴迷于道家经义,武功在同门中却只属中游。一日,众弟子在论道堂探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真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御灵抚着长须,缓缓说道:“水之德,在于谦下自处,利泽万物。我辈修士,修武亦是修心,当如水一般,至柔至顺,方能容纳百川,达至大成。”

话音刚落,一个清冷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师兄此言,恕师弟不敢苟同。”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崔喜钟。他站起身,对着灵虚拱了拱手,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水性本弱,遇强则避,遇阻则绕,如何能称之为‘大成’?若遇烈火,则被蒸发;若遇寒冰,则被凝固。依师弟之见,武者当如手中之剑,锋锐无匹,斩断一切阻碍,方为正道。所谓‘不争’,不过是弱者无力相争的托词罢了。”

他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满堂哗然。御灵师兄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为了一声叹息。

“崔师弟,你着相了。你的眼中,只有剑的锋利,却不见水的力量。须知,滴水亦可穿石,洪水亦可移山,其力不在于一时之强,而在于持之以恒,在于顺势而为。”

“势?”崔喜钟冷笑一声,“势,是要靠自己创造的!与其顺势,何不凭手中之剑,造就一个只属于我的‘势’?”

两人言语交锋,互不相让。最终,崔喜钟朗声道:“师兄,道法玄虚,口说无益。你我演武场上走一遭,孰是孰非,一试便知!”

这场比试,在道观里众师叔长老的默许下举行了。

演武场上,阳光透过云隙洒落,映得尘土微亮。御灵手持木剑,身形飘忽若云,步伐轻捷如燕,仿佛与风融为一体。他的剑招圆转如意,时而如流水般婉转,时而如柳絮般轻盈,处处以守为攻,暗含化解之机。面对崔喜钟雄浑刚猛的攻势,他不急不躁,借势引导,似要将对方的力道化为无形,再于细微处寻得反击的契机。

然而,他面对的,是崔喜钟那柄真正的“秋泓”剑。

崔喜钟根本不给御灵任何“引导”的机会。他身形如电,剑出如龙,每一剑都快、准、狠,直指对方破绽。御灵的剑法虽然玄妙,但在绝对的速度与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过十招,崔喜钟的剑尖,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御灵的喉前。

全场寂静。

崔喜钟收剑,脸上没有丝毫得色,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对着脸色苍白的御灵淡淡说道:“师兄,承让了。”

这三个字,比任何嘲讽都更伤人。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玄理,皆是空谈。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迂回的试探,他只是以雷霆般的力量,将所有质疑与猜测瞬间击碎。那股力量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横亘在众人眼前,让人无从辩驳,也无力反抗。在这样的绝对差距之下,任何精妙的理论、深奥的哲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仿佛风中残烛,不堪一击。

事后,岐玄子真人将他叫到身前,久久不语,最后只说了一句:“子锺,你的剑气,过盛了,有伤平和。记住,杯满则溢,月盈则亏。”

崔喜钟恭敬地答了声“是”,心中却想:杯子满了,换个更大的杯子便是;月亮圆了,那就让它永远停在最圆的那一刻!师父终究是老了,失了锐气。

这次胜利,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开始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楼观道那些威力巨大的“术”上。他借阅古籍,自行参悟了失传已久的“天罡三十六剑”,此剑法大开大合,威力绝伦,正合他意。

不久,一次下山历练的机会来了。

他奉命前往关中一处小镇,协助官府剿灭一伙盘踞多年的江洋大盗。为首的,是一个外号“裂山斧”的悍匪,一手开山巨斧,横行无忌。